十五五规划最近提了一个概念,山地经济那股可能已经听说了。今天我用大白话让大家理解理解这到底是个啥。首先说啥叫深地经济呢?就是面面的意思。但以前咱们洼地铁建停车场撑死了往下几十米,那个叫浅地下深地经济直接干到五百米以下,有些行业甚至能到上万米。为为啥非得跟地球过不去的使劲钻它呢?三件事,挖宝贝,存东西,搞科研,每样他都能省钱。咱先说说挖宝贝,身处好东西多,咱国家的油气资源,还有新能源汽车的锂钴,大多数都是浅部开采,而浅部资源有限,不说还供不上用,油气还依赖进口。按照现在的发展需求,总不能等米缸空了再咬粮食吧。结果往下一看,好家伙,地下八千米以下,全国百分之八十的油气都在这藏着呢。四川盆地的深度天然气够咱们用二十年,江西宜春地下的锂矿探明储量五百万吨,妥妥的实心聚宝盆啊。说完娃宝贝,咱再说说它第二个本事,存东西。以前采完盐,剩下的盐窟窿,现在成了江苏的气凉仓,一个学的气儿就够全省用三天。还有那些娇贵的数据中心,全部都往地下搬,恒温恒湿还省电,那简直是天生的五星级机房啊。上海搞了个地下的两米综合体,直接省了一千两百亩地啊,一千两百亩地啥概念?相当于一百一十四个足球场,这都是真金白银的空间啊。第三个,有些科研还就适合在地下看研究暗物质,捕捉中微子,比在地面上精准的多。地面上有声音,有宇宙射线,地下绝对的安静,能实现地面上一百倍的精准度。那怎么干呢?用到什么设备呢?这里就用到超深井钻探,超硬材料,深地能源。咱们国家那口深地塔科一井钻了一万一千一百米,比珠穆朗玛峰还深一点。这就是山地开发的标杆工程。这个万米钻井设备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咱自己造的。以前靠进口,现在咱造的比他们还耐用,成本还低百分之四十,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底气。那就咱们家在干吗?不是发达国家早就订上这块东西了。咱来的晚,归来的晚,咱有咱的优势,愣是靠着技术突破钻进去了。现在万米钻探设备国产化率能到百分之九十五,连美欧都得买咱的探测软件授权,不说是独家生意,但说咱现在是尖的,生一点,他都不过分,那这事儿能长久吗?我觉得可以实物规划里明明白白的写着要重点搞。虽然说单口超深井要花十个亿左右,成本不低,但回报它是长期的。要是深部油气能商业化,未来每年呢少花三千亿美元的进口费,还能大大降低对外的能源依赖。这账里外里他都划算,前期花钱费力,但咱国产化自主化足啊,肉烂它也是烂在锅里,和基建一样,也能拉动经济。以前觉得脚下都是土,现在底下全是游戏矿和储物空间,真是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