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反常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一杯奶茶,二三十一碗牛肉面,三四十,买个水果,动不动就消费上百。可怕的是,大家仿佛对金钱彻底失去了概念,把这些消费陷阱视为理所当然。有人说,这是无病呻吟,毕竟嫌贵可以不买啊,觉得面包越来越贵,买馒头也能够填饱肚子,嫌弃奶茶价格过高,买矿泉水不是更能解渴吗?他们认为,这些消费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适当的取悦自己,这样才更有生活和挣钱的动力。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的,但事实是,在资本铺天盖地的洗脑宣传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对消费失去了概念。以前的奢侈品是爱马仕、劳力士,现在的奢侈品是水果、雪糕和奶茶。以前去肯德基,麦当劳是吃大餐,现在反而是他们的价格更加亲民。不说各种火锅店西餐店,连在商场随便吃碗面都要三,五十。以前的节日是一年难得的家人团聚,现在的节日越过越多,越过越贵,每天仿佛都有必要的消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浪漫,第一杯热水不是花店买的玫瑰是爱情。路边的野花,不是高端精致的礼物,是用心写满爱意的明信片。不是你说这些消费观念的转变真的正常吗?真的一点儿也不正常。其实这些年资本一直在无声无息的改变着大家的消费习惯,他们首先会凭空制造需求。商家个个都是心理学大师,产品跟需求一定沾边,但功能一定更加丰富。价格虽然昂贵,但贵的又恰到好处,属于大多数人咬咬牙都可以拿下的范围。尺度啊总是拿捏的刚刚好。紧接着是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他们创造出各种概念,把商品和品味挂钩,和社会阶级挂钩,和人生意义挂钩。直击你的内心,让觉得你在享受生活,取悦自己,而不是无意义的浪费。最后是设法加快消耗速度。以前大家买东西啊,尤其是大件家电,一用就是十几年,主打的就是性价比。现在技术提升了,却总是问题不断,电子产品几乎成了每年一换的消耗品,发现了吗?资本真正收割的既不是是穷人,也不是富人,而是中产阶层。因为中产才是消费的主体,可当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成为了常态,维持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就会开始萎缩,全社会都会逐渐消费乏力,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其实,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判断是否是消费陷阱的方法非常简单。消费前不妨想想这三个问题,你对它是否有根本需求呢?你是否认为这次消费能让你的阶层看起来更高呢?你的消耗速度是否合理呢?要知道,消费品传递的阶级属性永远是逆向的。所谓奢侈品本身就是为普通人设下的陷阱。在富人呢这些叫日用品,对他们来说,东西的价格不重要,决定阶层的是认知和资源,而不是日用品的昂贵与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避开那些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