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局杀死的不是国内车企,而是欧美造车新势力。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小米昨天成绩非常好,半小时大定超过五万,股价暴涨百分之十二。但是国内很多车企其实还比较淡定,因为小米的价格和性能在国内并不算有优势,相反,国外造车新势力啊就难受多了。因为小米证明了在中国只要你有实力,就能快速打造一个汽车品牌。而在国外,你有钱有技术都不行,就拿苹果来对比啊,论技术实力,苹果背靠硅谷有着整个世界最顶级的科研团队。苹果还从特斯拉挖了一堆的人才,就算是喂小李都不敢说完胜苹果,更不用说初出茅庐的小米了。论布局时间,苹果早在二零一四年就启动了泰坦计划,而小米三年前才正式宣布造车。论资金实力,苹果账上躺着千亿美元的现金市值啊,更是小米的几十倍。夸张的说啊,都能用钱砸死小米了。无论怎么看,苹果都是占尽优势的一方,为什么最终放弃的是苹果而不是小米呢?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成本。很多人可能有种误解,觉得一辆车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资金和品牌。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如何造出一辆成本低能盈利的车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买二十万工业造车也是如此。根据美国自家分析师的结论,苹果造车无利可图,哪怕是定价高达十万美元,因为苹果一开始就没想着借助中国产业链造车。中国现在都是世界上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还是代工服务,中国都可以提供整条的汽车产业链,而且甩开其他国家一条街的差距。汽车用的热压钢板,美国的价格是一千六百三十美元每吨,中国的价格是七百九十九美元每吨,全球最低,美国比我们贵了一倍还多。汽车的空气悬架部件,国产的价格只有欧美厂商博士大陆的百分之七十。同样性能的激光雷达,我们能在三年内把价格降低百分之八十。造车新势力们没有造车经验,没有自家的工厂,国内也有一大批技术成熟的二线汽车厂商能够为他们提供加油智联的代工服务。就连人才也是如如中国拥有大量的软件人才、工程师甚至熟练的工人。而在在美国有什么都没有,就连三大造车巨头都降不住,工人更不用说连车子都没有的苹果了。相反,小米可以和北汽集团合作,未来起步也离不开江淮汽车的代工理想。同样是跟立方合作起家的,他们都能轻易解决造车问题,这些因素全部加起来,是让我们能够以全世界最低的价格造出性能最好的汽车。所以小米才能只用三年时间就造出了自家的汽车。而苹果蹉跎十年,却还是因为成本过高而宣告失败。也正是这样完善而强大的产业链,才造就了中国年产销三千万辆的销量奇迹。其实,何止是苹果公司,美国有十大造车新势力,如ravelin lucy以及贾跃亭的f f汽车等等。他们有的被称为特斯拉杀手,有的市值一千多亿美元,比丰田还高。结果呢二零二零年时他们还是美国资本的宠儿,被称为美国汽车崛起的希望。结果二零二三年,这些新势力股价集体暴跌,有的股价已经跌破一美元。甚至创始人都被判刑了。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是美国汽车产业,没办法支撑起他们的造车计划。二零二三年时,他们实在没办法就想到了中国找合作伙伴。为啥想来中国就是希望模仿特斯拉解决他们的产能问题。可惜他们来的太晚了,因为中国汽车品牌也饱和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几千个,真正量产的都有几十个。如今小米再入局,就意味着我们汽车产业链进入到最后的搏杀时刻,未来能留在牌桌上的只有真正几家头部企业。在如此的环境下,谁还愿意为美国造成新势力兜底呢?